期刊首页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范文范例 关于我们

首页 > 范文范例

现代农业研究

时间:2024-09-20 10:13:12

现代农业研究本文旨在探讨农村人力资本定义、重要性和现状。系统阐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必要性及其驱动力。详细分析农村人力资本在技术创新、管理优化、市场需求变动和农业产业链完善中的作用。同时,分析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对农村人力资本的新要求,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强调农村人力资本是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力量,两者间存在紧密互动。江西乡村旅游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人休闲旅游需求的推动,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本文主要围绕江西文化古村型乡村旅游模式、乡村旅游促进江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文化特色品牌的打造、以及休闲农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乡村旅游中的发展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江西乡村旅游不仅蓬勃发展,而且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这种发展势头与地处江南水乡、丘陵连绵的自然优势分不开。江西乡村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传统手工艺等给乡村旅游增添了浓厚的文化韵味。这也为江西乡村旅游赋予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同时,政府也一直在加大对乡村旅游的扶持力度,推进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为江西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本文旨在分析我国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和改良问题的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和研究,我们发现尽管在国内外对盐碱地生态修复问题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为应对这些问题和挑战提高盐碱地修复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提出了通过引种苜蓿与本土的碱蓬和无芒雀麦两种耐盐碱植物进行混播,形成不同比例的复合型植物生境措施。通过研究试验地有机物和pH变化发现,组合中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2∶1的有机质效益较优达到了13.45 g/kg并且对土壤改良影响最为明显,综合效果最好。白屈菜(Chelidonium majus L.)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目前对白屈菜种子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为探究浸种温度、KMnO4消毒浓度和时间以及培养温度和光照对白屈菜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以北华大学校内白屈菜种子为研究对象,对浸种温度进行单因素实验,KMnO4消毒浓度和时间、培养温度和光照进行双因素实验,探究不同处理对白屈菜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15℃水浴浸种下白屈菜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最高,0.3%KMnO4消毒10 min白屈菜种子发芽率最高。25℃全光条件下各项萌发指标最大。【结论】在0.3%KMnO4消毒10min,15℃水浴浸泡12 h,培养温度25℃,光照12 h/黑暗12 h条件下白屈菜萌发率最高达60%。甘蓝型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栽培品种,其种子真伪及纯度鉴定是确保种质资源优质的必要保障。本文简要阐述了形态学鉴定、生化鉴定和分子标记鉴定在甘蓝型油菜种子真伪辨别和纯度鉴定中的研究进展,同时评述了这几种方法各自的优缺点和应用现状。针对甘蓝型油菜种子真伪及纯度鉴定的发展,对几种鉴定技术进行了小结与讨论,对建立在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基因组测序技术上的分子标记鉴定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研究锥栗幼苗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反应过程,筛选和培育出拥有抗旱性的品种,本文以两年生锥栗幼苗为试验材料,通过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共设置0 d、5 d、10 d、15 d、20 d共5个干旱时间梯度,测定锥栗幼苗在不同缺水程度下6个指标的变化,探究干旱因子对幼苗生物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干旱胁迫下,锥栗幼苗的生物量表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轻度的干旱对生物量抑制不显著或基本没有影响,中度和重度干旱对生物量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逐渐延长,叶片丙二醛含量与SOD活性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规律,在T3处理(15 d)达到了最高水平,随后出现下降,T4处理(20 d)略微低于正常处理;叶片脯氨酸含量与POD活性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且提升幅度都较大,在T4处理(20 d)达到了最高值;叶片CAT活性表现出先持续升高的趋势,在T2处理(10 d)时达到最大值,随后大幅度下降且显著低于正常处理。干旱胁迫下锥栗幼苗的各项指标变化不同,初步认为幼苗大约可以耐受20 d左右的干旱逆境,植物本身具有较强的抗旱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乡村振兴需求导向下,地方院校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途径。通过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中生物技术领域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应用型地方院校生物技术专业的教学现状,提出了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深化产学研合作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培养模式创新策略,以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免责声明】本站非任何杂志社官网,本站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咨询与交流服务。
本站资料均源于网上的共享资源及期刊共享整理。如涉及到版权问题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及时删除。
联系电话:15550185959,联系邮箱:zgqkgw@163.com(收到邮箱后会及时处理)
工信部备案:鲁ICP备2021026002号-6